准入资质:两会代表委员“把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以及“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等相关内容多次被重点提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肯定,是对汽车拉动消费作用的肯定,也是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期待。
在多重政策利好驱动之下,新能源汽车也驶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缺心少电”、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问题依旧困扰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纷纷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建言献策。其中,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能源清洁燃料使用、强化汽车芯片产业链建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成为了“出镜率”较高的话题。
直击电动汽车补能“命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具体到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84万辆,但公共充电桩只有114.7万个,桩车比例为1:6.8。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在提交的《关于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城镇规划的提案》中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配套仍然存在巨大缺口。“充电不便造成的‘里程焦虑’成为了电动汽车的‘命门’之一,也逐渐成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围绕充电基础设施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提出:“部分存量小区固定车位建桩改造难;城市公共充电场站冷热不均;充电平台数量多且启停及多渠道支付尚未全面覆盖;部分充电桩运维不及时,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难;市场上慢充桩和快充桩不能通用等问题。”
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不便的难题?“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解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中存在的问题,助力电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尹同跃建议,工信部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和储放绿色电力转换、交易和调度机制,同时探索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设施开展“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
丁佐宏则建议,首先,政府部门要把新能源公共充电站建设问题列入城镇规划的重要内容,统筹布局;其次,政府部门对盈利困难的公共充电桩运营企业进行补贴;最后,政府应鼓励新能源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充电技术攻关,缩短充电时间。
实际上,除了充电模式,换电也是新能源汽车补能的重要模式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万台,同比增长55.7%,然而全国换电站数量仅为1192座,换电站远远慢于充电桩的布局速度。
据了解,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交了《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李书福认为,换电模式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合作,共同推进。
对此,李书福提出了“政府要开放公共停车场的资源准入与支持,有效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换电项目高压新装(增容)审批流程,落实压缩报装时限要求,放开一址多户,加快建设周期”等建议。
多方求解核心技术难题
虽然由“芯片荒”引发的汽车减产问题已有所缓解,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芯片供应短缺问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芯片供应问题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3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经济循环是关键所在。当前,要着力解决汽车等制造业领域芯片短缺问题。2021年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芯片在全球一度出现了供应短缺,今年将重点加以解决。”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多位车企“掌门人”针对芯片供应短缺难题提出了诸多建议。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从“产业链补链强链”角度,建议加强政策保障,促进国产大算力芯片发展。
陈虹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同,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建议国家牵头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芯片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参与,加快形成国产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创始人张兴海则建议,从国家部委层面下设汽车芯片主管部门,制定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同时协调资源、统筹管理国产汽车芯片的研发、制造及应用等,确保国产汽车芯片积极稳妥高效发展,尽早实现国产替代。
除了芯片难题外,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建设问题,也有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哪吒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认为,为了避免智能汽车重蹈智能手机被“卡脖子”的覆辙,立即着手启动以中国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已经十分迫切。
为此,方运舟建议:“要加强操作系统内核等关键技术攻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研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操作系统,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在方运舟看来,要把操作系统纳入国家级项目,建立一个以国家部委牵头共建的生态组织机构,引导行业和高校进行产学研重点技术难关攻克,并打造操作系统生态圈,培养操作系统软件的相关人才,相关企业共同推进操作系统研发和应用。
陈虹也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角度,建议调整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动商业化落地。陈虹表示,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更快发展,特别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还需要在法律法规上实现突破。
助推“双碳”目标落地
据了解,聚焦“双碳”战略目标,促进汽车产业节能减排也是多位汽车界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陈虹看来,汽车产业助力落实“双碳”目标,不仅要继续扩大新能源产品的普及,还要在生产端和使用端共同发力,推动全产业链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陈虹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支持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同时,还需要通过持续丰富政策工具箱,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积分政策等有效衔接,进一步降低制造、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成本。
在助推“双碳”目标落地的过程中,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则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氢能多场景应用“以用促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张天任看来,氢能是涉及能源及交通两个10万亿级别市场的战略性新兴大产业,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但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步伐较慢。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而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多年来仅维持在千辆水平,目前累计保有量为8400辆。
如何解决上述氢燃料电池汽车面临的行业难题?张天任表示,要细化产业政策,出台更强有力的扶持措施,鼓励氢燃料电池在更多类型的交通工具上开展示范应用。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大力鼓励氢燃料电池在中重卡上的推广应用,尽快提高中重卡在新能源汽车的占比。
李书福则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推广应用甲醇汽车上。“建议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甲醇汽车的研发,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
李书福指出,发展甲醇汽车可促进绿色甲醇发展,带动绿色甲醇规模化,完全立足国情实际,符合我国“双碳”目标有序稳妥推进的宗旨。“发展甲醇汽车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尤其是交通领域液体能源安全。”